“鹿死谁手”的由来来源:中华大课堂浏览数:6813次
晋时,北方有五个少数民族,纷纷独立,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国家,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其中氐族〔氐dī〕的前秦和羯族〔羯jīé〕的后赵,势力最强,逼得东晋不得不退避到长江以南。 后赵的国王石勒,字世龙,颇有才干,也很自负。据《晋书•石勒载记》载,石勒有一次乘着酒兴问他的臣子徐光道:“象我这样可以比得历史上哪一个君王?”徐光想趁此恭维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陛下的智谋武勇,都超过汉高祖刘邦!……”石勒笑道:“你说得过分了,我如果遇着汉髙祖刘邦,一定心甘情愿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指挥。……但是,我如果遇着汉光武帝刘秀,那就要跟他并驱于中原,互相较量较量,不知鹿死谁手了!……” “不知鹿死谁手”,意思是说:天下为谁所得还不一定呢。 “鹿”,指所要猎获的对象;古人常用以比喻帝位或政权,而以“逐鹿”来作为争夺天下的比喻。《汉书》和《史记》的《蒯通〔蒯kuǎi〕传》都载有,蒯通曾对汉髙祖刘邦 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髙材疾足者先得焉。”在汉以前,其实早有这个说法了。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就有:“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jǐ〕之,与晋踣〔bó〕之。”(争夺天下,好比抢捕一头鹿,中原的晋人抓它的角,北方的各少数民族拖它的脚,双方就互斗起来。)《六韬》也有:姜太公对周文王说:“取天下若逐野鹿。” 驰骋疆场、互相争逐,因此就叫“逐鹿”,例如“中原逐鹿”。争逐的双方势力相仿,胜败难于预料,就叫“不知鹿死谁手”。我们现在运用这句成语时,已经不限于形容争夺政权,例如说某项体育运动比赛,参加者实力都不弱,谁胜谁败,还不一定,也可以叫做“不知鹿死谁手”,或“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上一篇: 世界经典文学典故30个
下一篇: “隔壁老王”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