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影视欣赏听歌赏曲看书听书对外汉语健身养生特殊教育国学文化家教处方相声小品生活妙招学习方法百家讲坛民俗礼仪形象管理中外旅行知识问答在线查询体育课堂学前语文学前数学学前英语学前百科科学自然礼仪教育体育游戏安全教育学前美术音乐舞蹈行为习惯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百科小考综合小考语文小考数学小考英语小学作文小英作文小学音乐小学道法小学美术小学体育小学写字小学科学试听课程课外语文小学课本小学资料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道法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信息初中科学初中作文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体育初中朗读中考复习初中资料初中课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思政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朗读高中作文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高考物理高考化学高考生物高考思政高考历史高考地理通用技术高中资料高考更多电子课本计算机系药学专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气自动临床医学法学专业法律专业行政管理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物理专业数学专业美学专业小语种系生物工程园林专业化学专业园艺专业网络通信通信工程历史专业中文专业旅游餐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社会科学哲学专业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广告传媒大学更多艺考声乐艺考舞蹈艺考器乐艺考表演艺考美术艺考书法播音主持乐理乐器声乐舞蹈影视欣赏艺考摄影艺考编导艺考问答

《中国规矩》视频解读

来源:中华大课堂网址:http://zhhdkt.com浏览数:85293 

《在中国,这叫规矩》视频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祖辈千百年来留下的规矩,子孙一定要重视!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菁华,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夫,也能说出不少传承下来的规矩。民国国学大师李炳南老先生,曾把这些老祖宗的规矩教诲汇集成书,即《常礼举要》,我们将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一、居家

长者与物,

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

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步。

食时不叹,

不训斥子弟。

解读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

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

④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

二、处世

家庭之事,

不可向外人言。

与残疾人会面,

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

莫讨便宜。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

解读

①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

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

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

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

三、聚餐

举箸匙,

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

不用己箸翻搅。

食勿响舌,

咽勿鸣喉。

客食未毕,

主人不先起。

解读

①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②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

③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

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

四、出门

登高不呼,

不指,

不招呼。

路上不吸烟,

不嚼食物,

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谈。

一人不入古庙,

两人不看深井。

解读

①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

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

③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

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

五、旅行

将远行,

必辞亲友,

祭祖辞亲。

归来必谒亲友,

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

入国问俗,

入门问讳。

入国不驰,

入村里必下车马。

解读

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

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

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

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

六、庆吊

参加吉礼,

不谈衰丧话,

不戚容,

不啼泣。

临丧不笑。

里有殡,

不巷歌。

佩会葬徽章者,

礼终即卸去,

不佩带他往。

解读

①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啼哭。

②参加葬礼不要笑

③邻里有丧事,不再附近放声唱歌

④葬礼上佩戴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

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规矩,还有一些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讲究: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过节送礼不送钟表(钟和终谐音);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后面;遇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聚餐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等等。这些讲究和忌讳都是中国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中国可以不”讲究“,但不能没规矩。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懂“规矩”的越来越少,也有人把规矩视为过时的封建陋习。其实不然!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规矩就是”礼“通俗外化的表现。里面包含的是正统儒家”推己及人“的智慧和”正己化人“的人文关怀。

规矩在传播中存在,在漠视中消亡。老规矩可以不遵守,但是不能被毁灭......让我们一起,把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规矩“传递下去!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