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影视欣赏听歌赏曲看书听书对外汉语健身养生特殊教育国学文化家教处方相声小品生活妙招学习方法百家讲坛民俗礼仪形象管理中外旅游解难答疑在线查询体育课堂学前语文学前数学学前英语学前百科科学自然礼仪教育体育游戏安全教育学前美术音乐舞蹈行为习惯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百科小学信技小考语文小考数学小考英语小学作文小英作文小学音乐小学道法小学美术小学体育小学写字小学科学试听课程课外语文小学课本小学资料劳动技术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道法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信息初中科学初中作文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体育初中朗读中考复习初中资料初中课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思政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朗读高中作文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高考物理高考化学高考生物高考思政高考历史高考地理通用技术高中资料高考更多电子课本高中音乐计算机系药学专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气自动临床医学法学专业法律专业行政管理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物理专业数学专业美学专业小语种系生物工程园林专业化学专业园艺专业网络通信通信工程历史专业中文专业旅游餐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社会科学哲学专业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广告传媒大学更多艺考声乐艺考舞蹈艺考器乐艺考表演艺考美术艺考书法播音主持艺考乐理文学朗诵声乐舞蹈影视欣赏艺考摄影艺考编导艺考问答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

来源:中华大课堂浏览数:8269 

常常听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影视剧中,也以此为由敦促子女成家或纳妾,那“不孝有三”,除了“无后”,其他两孝是指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说的。

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汉代经学家赵歧所做的《十三经疏》,对孟子的话进行了注释,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释义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其实,还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是: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三不孝。

第二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为:“生不敬孝,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第三种解释,认为“不孝有三”中“三”只是个虚数,并不是指只有三件。按照孟子的《离娄章句下》解释,“不孝有三”其实有五件: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只顾老婆孩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放纵情色享乐),以为父母戮(lù,让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可见,古人认为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女,进入仕途或者娶妻生子才是正道。这是古代的一种观念,在现行社会当然不是唯一的途径。

当然,孟子的说法也好,赵岐及他人的解释也罢,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只要你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父母,都是一种可歌的孝道。

总之,不管怎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到今天还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很多家庭坚持要生男孩,就是为了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当然现在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丁克家庭也不再被当成另类。

从精神继承的角度,“无后为大”的观念倒是可以用于事业接班人,即一个人再能干,从事业传承的角度,选接班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则在世时事业做得再辉煌,如果没有选好接班人,也会让自己的事业及身而亡。

但这里讲舜不告而娶,主要就权变的角度而言,类似于“嫂溺援之以手”,正常情况下,作为孝子,是应该征的父母的同意再娶妻的,但舜面临着家庭困境,如果告之父母,可能就娶不成媳妇了,自然也就无子,所以权衡之下,才不告而娶,虽然形式是不孝,但实际上恰恰是真正的孝。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