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来源:中华大课堂浏览数:45737次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提纲整理 第一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核心知识点) 1 、关于地位:【选择】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地位 A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B公有制在国民经济或所有制结构中,二者地位不同。公有制占主体】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命脉行业、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主体。 ④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怎样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A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领导,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B、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意义: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同所有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C、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②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 3、※非公有制经济 (1)为什么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初、基本经济制度。 (2)地位:社、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为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发挥重要作用 4、※怎样毫不动摇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第一课经济制度、第二课市场经济的角度】 (1)、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同受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政府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完善各项政策(如市场准入、减税等)措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非公有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子:政府采取措施:有利于/要】/(从市场环境角度) (2)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从企业经营的角度) (3)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承担社会责任。(爱国、守法、守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经营者角度) 5、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怎样提高效益/竞争力?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定位要准确。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管理,形成价格、质量、品牌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提纲整理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知识点) 一、市场调节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 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定义)【有利于/要发挥市场-------】 2、市场怎样配置资源?通过 供求 、 价格 、 竞争 信号【看不见的手】如:猪肉因为猪瘟和环保要求,导致猪肉供给量 求 ,价格 ,供 (养猪户扩大生产,生产要素就流向养猪行业。反之亦然。)求 3、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的优点: 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供求、价格信号,引导和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②通过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4 、市场调节的缺陷: ①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危险品、民生服务不能由市场决定 ②弊端:A自发:为了私利、不正当利益 B盲目:不能掌握市场信息,一哄而上 C滞后性:时间差,事后调节 5、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政府宏观调控 6、政府经济职能------作用:【材料体现了/应怎样履行经济职能】 ①战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十三五规划、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等) ※②宏观经济政策-----供求平衡,经济稳定。(宏观调控----主要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政策) ③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优化,竞争力(扶持高新技术、新能源产业) ④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西部大开发、大湾区建设) ⑤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如:打击假冒伪劣) ⑥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美好生活需要 (如:公共设施建设、就业培训、信息平台) 7、宏观调控: 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财政收支、税收(财政部门)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利率、信贷(央行)例如:经济下行,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利率。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重要特征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基 ③实现共同富裕是 ------根本目标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内在要求 9、为什么需要科学宏观调控? ①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③能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0、怎样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材料----有利于/要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家:A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统一的市场准入、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 B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健康发展 (怎样-------) 【总结※】 ① (两只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价格、供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履行经济职能,进行科学宏观调控。【理论基础】 【材料涉及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市场准入等具体运用:政府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税收改革,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推动企业发展;政府加强融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活力】 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环境基础】 【政府放开市场准入,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民营资本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提纲整理 第三课 发展理念与现代经济体系(核心知识点) 1、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与共享理念一致】 内涵:发展为了---;依靠---;成果由—共享。(为人民、靠人民、归人民) (为什么?人民主体、人民至上、基本原则) 2、新发展理念:【体现、怎样贯彻----】 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第一动力】、 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 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贯穿新发展理念) (1)内容:【了解】①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创新区域发展体系、开放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市场经济体制 (2)※怎样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科技有关的经济背景材料::要/有利于①②⑤】 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③建设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 ④建设开放型体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原则,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不是高速】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可能还会涉及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分配体系】 (3)※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4)实体经济作用: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提纲整理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核心知识点) 1.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范围:在公有制内【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里,但公有制中劳动者的收入可能不止按劳分配。 (2).原因:公有制---前提;生产力---物质基础;社.劳动性质、特点---直接原因 (3).意义:积极性、创造性,技能,生产;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形式:劳动------非公有:个体、私营、外资劳动者收入;知识、技术、管理、资本 ②意义:激发要素活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发展。 4、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决定收入来源、途径的多样化: 收入来源: 劳动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财产收入(技术转让、出租、投资)、经营收入(老板)、转移收入(捐款、补贴、社保) 5※怎样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调节收入,实现公平】 ①发展经济,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即:两个同步】 ③【分配环节】在初次分配方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个人分配);再分配方面,政府完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政府参与) ④规范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中、增低、调高、取非) 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消除贫困。 (为什么消除贫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6、※怎税收改革(提高起征点,实现教育、养老、住房等专项扣除)的意义 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7、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①社会保险:------核心。【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 ②社会救助------困难群众(低保) ——最后一道防线 ③社会福利----【狭义】老、残、妇、幼;最高层次 ④社会优抚-----军人 ⑤城市社区服务保障 8、※社保体系作用: ①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功能】 ②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功能】 ③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互助功能】 9、※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 ②即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保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保是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同时社保资金的筹集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各方的合理分担。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思政必修三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