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装蒜、老头子的由来来源:中华大课堂浏览数:7403次
1、吝啬 “吝啬”原来是两个人。 大家肯定知道“吝啬”是形容人小气,但是却不一定知道这竟是两个人的名字。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吝的人,中秋前夕去看望老朋友李啬,但不舍得买月饼,就画了一个月饼,提着去到李家。 结果李啬没在,他的儿子说,王伯伯提着月饼来我们家,我要回一份礼才是,于是画了一个大南瓜,送给王吝。 后来李啬回问儿子王吝有送礼吗? 儿子回到:“送了一盒月饼。” “那你回礼了吗?” 儿子答:“回了一个这么大的南瓜。” 后来,人们就把故事中两人的名字合在一起,用来形容那些刻薄小气的人——吝啬。 2、装蒜 水仙不开花——装蒜。 “你不要装蒜”,是在找人算账而对方装糊涂时常用的词语,那么“装蒜”源自哪里呢?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便称赞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这一季节青蒜尚未长出。 为讨好皇帝,当地官吏差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去其叶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 打这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了。 3、老头子 老头子(lǎo tóu zi)今天是对年老男子的称呼,或称别人及自己的丈夫;旧时称帮会的首领。 这个词出自《清朝野史大观》。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命纪昀(纪晓岚)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盛夏的一天,纪昀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索性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旁校阅书稿。正巧,这时乾隆帝踱步走进馆来,纪昀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儿,纪昀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发现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着呢!这句话恰好被乾隆帝听见了。此刻,乾隆怒问纪昀:“‘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 大家吓得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却从容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帝听了他的解释,转怒为喜:“你的嘴真的会说,朕就原谅你了。” 上一篇: “狗咬吕洞宾”的来历
下一篇: 什么是祖宗十八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