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与技巧来源:中华大课堂浏览数:6017次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 少工射∕ 入山泽∕ 每猎大获∕ 为后将军钟毓长史∕ 毓与参佐射戏∕ 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名词(代词)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3)练一练 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译文——吕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告知,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 2、虚词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看加黑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鸟兽”“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2)小结: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①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⑥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注意: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如“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练一练: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我难道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③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注释】“君子”两句:出~《尚书·牧誓·大传》:“爱人者,兼及屋上之鸟”。比喻爱一个人,也会爱与这个人有关的东西或人 【译文】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否则,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 3、对话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小结: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和“曰”字的。 (3)练一练 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4、修辞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⑤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小结: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另: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练一练: ①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 明确: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译文】虎豹为害伤人就要焚毁山林,不能顾及平民在山林中种的豆麦;蛟龙为害伤人就要堵绝河流,不能顾及渔人在河流中下的钓钩鱼网。这是因为所保全的重大而所丢失的微小呀。 ②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译文——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补充: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司马子期一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楚攻中山时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所以特来为您效命。”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5、特殊句式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小结: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等。 (3)练一练: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 明确: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6、总分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译文】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2)小结: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3)练一练: 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译文】……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 (三)回顾检查 1、内容符合情理。 例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人名)一只脚,你相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有学识的人说:‘夔有一足,不是一只脚啊。’” 2、符合语法规范。 例如: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四)步骤总结: 1、审题(断哪些,断几处,多少数) 2、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3、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 4、标志(抓词语,观句式) 5、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介绍的方法,那么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 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 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 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 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 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 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 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 断句必须常实践。 文言文断句技巧 古代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① 虚词:发语词,置于句首“盖、夫、其”等;语气词,置于句末“耳、乎、哉、焉、也、耶”等 ②表对话、引文的词“曰、云、言”等 ③表特殊句式的词“者”“也”“…者…也”等 ④整齐对称的句式。 解题技巧 1、通文意(四步骤) ①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②断出几个大的层次。(句首、句末虚词) ③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 ④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 2、抓标志 ①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 ②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 等词前面可断开。 ③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 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⑥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 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 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盖”“夫”“若夫”“纵”“向使” “然则”“是故”“于是”“苟”经常用于句子首 3、知语法 ①知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②知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关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4、辨句式 ①利用文言句中的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准确断句 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固定词组: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至于、足以、何以、于是、然则、是以、是故等 固定句式:…者…也、为…所…、见…于…、何…之有、如…何、不亦…乎、何(以)…为、无乃…乎、可得…欤、况…乎、孰与…乎、安…哉等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5、察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 言”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也是帮我们快速断句的好帮手。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明修辞: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对比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7、明总分:准确判断文段的总分关系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译文】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2)小结: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8、懂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谥号、称谓、年号、 地名、年龄、官职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文段休问长与短, 熟读精思是关键。 联系全文前后看, 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更有规律供参看。 特殊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 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 修辞提供好条件。 上一篇: 郦波评说《千古爱情》10集
下一篇: 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
|